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D.辛亥革命      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
              材料一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见图)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材料一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的编撰属于平民的胜利?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些政治原则?试对材料二中A、B两处的内容作出简要的注解。
              (3)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该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 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 6.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
              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朝到明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综合上述问题,你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有何认识?
            • 7.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1)古希腊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对后世
              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材料二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十二铜表法》
              (2)材料二反映出罗马法的哪些特点?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获得重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根源。
                  材料三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材料四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材料四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材料五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孙中山
              (5)想了解孙中山关于“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精神,应该查阅他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材料六

              (6)在图所示的会议上通过了哪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材料六3幅图片表明,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8.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发生于现代中国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双百”方针提出 ②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③“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9. 追求政治民主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一
              第八表  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栻 主编《严复集•按语》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体现在哪?近代以来“法制”的实质是什么?
            • 10.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目的。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如何调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法律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部宪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并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原则两方面比较两部宪法的不同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