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学习时报》载:客观地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前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上述材料中的哪个时代?举出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实例。(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10分)

              时代

              方面

              举例(各举两例即可)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权利不同
            • 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图A                      图B                       图C

              A.图A颁布于1912年
              B.图B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 4.

              1957年,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
              B.指出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C.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迅速发展
              D.蕴含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 5.

              1949年10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这说明了(    )

              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B.成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
              C.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
            • 6.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 7.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8.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列举18世纪英美两国制度建设的有关史实。(10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60年,如果说在思想上是不断追求解放,其中,前30年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原则为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后30年是以实践为惟一检验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那么,在行动上,60年来就是在体制、战略和政策上的不断寻求变革道路的历史。其中,前30年是试图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想主义变革道路,以不断的“革命”运动为特征;后30年则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主义变革道路,以“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渐进式”的改革开放为特征。

              ——金碚《总论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革新、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的角度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论证。(1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9.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B.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确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 10.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