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据材料一,简评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结合史实说明甲午战争是如何促成“中国觉醒并奋发图强”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亚洲国际格局演变”的角度,概括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 2.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
              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
              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 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二:“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供奉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近年来有包括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政要进行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情景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倭人竞割台湾去”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对中日关系造成的严重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 4. 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5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
            • 5. 一位档案员在整理建国以来的资料时,不J滇打翻了柜子,各种资料散落一地。如图为其中部分资料,请你按时间顺序正确归档(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 6. 如表为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导致建交国家数据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是(  )
              年份196919711973197419761978
              建交国家数49698895107112
              A.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广泛建交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D.中国与美、日等国关系改善
            • 7.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也是中日关系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发展到最低谷的时期。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1)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等条款是什么?
              (2)1900年日本又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使日本取得了在中国华北驻军的特权?1937年日本在华北发动什么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3)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什么爱国运动?1945年9月3日,《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发表了著名的报道《落日》,他见证了前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发生的什么事件?
              (4)1972年,哪位日本首相访华,与中国发表《中日联合声明》从而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在声明中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5)牢记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联系当今中日关系现状,你认为我们今天学习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的目的是什么?
            • 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
              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
              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马关条约》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必须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关条约》的内容,简要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知识,判断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台湾光复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 9. 材料一  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团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
            • 10. 中日之约
              材料一
              1870年9月,日本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等一行抵达天津,拜见了直隶总督李鸿章,要求同中国“通情好,结和亲”,总理衙门则以“贵国既常来上海通商,嗣后仍照前办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条约,古所谓大信不约也”相答复。柳原心有不甘,再三恳请,声称“英法去美诸国,强逼我国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难独抗,……惟念我国与中国最为邻近,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这番言辞打动了李鸿章,他上书总理衙门称:“……推诚相待,俯允立约,以示羁縻。”曾国藩也主张与日订约, ……总理衙门于是应允日本可遣特派大臣到津与中国钦派大臣“会议章程,明定条约,以垂永远,而固邦交”。
              --《中日修好条规》签署的背景材料二
              ……
              第十三条两国人民如有在指定口岸,勾结强徒为盗为匪,或潜入内地,防火杀人抢劫者,其在各口由地方官一面自行严捕,一面将案情飞知理事官(外交官),倘敢用凶器拒捕,均准格杀勿论。惟须将致杀情迹会同理事官查验。如事发内地不及查验者,即由地方官将实在情由照会理事官查照。其拿获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会同理事官审办。在内地即由地方官自行审办,将案情照会理事官查照。……
              --《中日修好条规》问题:
              (1)阅读材料推断《中日修好条规》是否平等条约,你的判断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列举中日之间与《中日修好条规》性质相反与相近的条约各一例。
              (3)“(《中日修好条规》)这是根据欧美列强所通用的国际法原理……”(日本扶桑社历史教材2001年版),但第十三条条款内容中有一项细节不符合当代外交条例规范,指出这一细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