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学者王顺生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 2. 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受赠国家数量
              1957-1959年苏联2只
              1965-1980年朝鲜5只
              1972年美国2只
              1972-1982年日本4只
              1973年法国2只
              1974年英国、联邦德国各2只
              1975年墨西哥2只
              1978年西班牙2只
              --《新世纪周刊》,2005.5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就指出:“欧战告终,太平洋及远东为世界视线之焦点”。“何为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昔时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全集第287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材料三  针对中国为海陆复合型国家的特点,国内有研究者指出“陆权是中国安全稳定的根基,海权则是中国持久发展的动力。……中国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海权和陆权的相互支持……中国海权和陆权的发展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为了最终控制世界。”
              --摘自《海权和陆权的发展---解析中国地缘战略选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后至19世纪中后期,在争夺和控制海外权益过程中西欧主要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列强对华争夺的有关史实加以印证。
              (3)材料三中学者表明了什么主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努力。
            • 4. 祖国统一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认证会11日在此间召开。经海峡两岸学者研讨,认为《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因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钓鱼岛引发的问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及特点。
              材料三  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的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柏林墙事件。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