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苏联的1936年宪法和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相似之处是
              [     ]

              A.颁布的背景是两国已实现工业化
              B.两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C.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
            • 2.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3. 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计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两枚货币。


              材料二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这两枚货币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材料三 “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摘自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谈谈应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以“20世纪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请你代他们写一篇内容提要。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词语: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②紧扣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宇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民法为核心
              D、九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