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 2.
              【题文】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13分)

              请回答:
              (1)图①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图②的发言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指出图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2分)简要说明此次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2分)
              (3)图③乔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1分)图④所反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4)以上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分)有何感想?(1分)
            •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有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的外交政策。(3分)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对当时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请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2分)

               

            • 4.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是               

              A.美国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5.

              (9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 6.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新中国成立初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题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阅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院日本对华采取一系列强硬举动凸现军事色彩。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披露的日本防卫厅应对西南岛屿“有事”的对策方针中,钓鱼岛竟然被包括其中。在这份名为《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的文件中,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1 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钓鱼岛。“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给人造成一种名正言顺的假象”,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
              (1)图一、图二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说明图三、图四的历史场景对中国政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日本的野心。有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早在二战中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已作了明确规定,请回答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名称及具体规定。
              (5)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