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
              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 2.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 3. 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 4. 如图是1953-1985年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
              D.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5. 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 6. 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
              原油100万吨160万吨180万吨210万吨
              发电量8.7亿千瓦15.3亿千瓦17.5亿千瓦20.8亿千瓦
              铁路货运量250万吨410万吨474万吨481万吨
              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 7.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8. 1958年8月和10月间,全国文化行政会议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同时很多地方提出了很多诸如什么“两年就要超过鲁逊,“一个夜晚写60个剧本”,“每个县都要出一个郭沫若”等口号和要求。这是因为(  )
              A.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
              B.“双百”方针的鼓舞
              C.文艺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一五计划”的推动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就中国现代化的特定形式而言,在19史记后半叶,它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化才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数据背后的中国
              第一组  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业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
              7.66.5251.6819.237.23.71.1
              第二组  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得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
              第三组  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农业工业
              总产量总产量
              原计划比上年增长8.5%3216亿斤22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670万吨2亿吨
              实际完成比上年增长11%3400亿斤2400万担比上年增长8.5%720万吨2.17亿吨
              第四组  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1999年12月采集)

              (1)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两者主张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10. 如图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C.“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