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装着。试从党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内外政策三方面说“转折”的含义。
              (3)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十五大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该目标的?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2.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3.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4.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 6.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语,因而名为“星火计划”。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据此,“星火计划”意在发展(  )
              A.国营经济
              B.乡镇企业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 7. 20世纪90年代前,同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如图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
              B.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
              C.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
              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
            • 8. 8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单位把对外经贸谈判当做“一场特殊的国际阶级斗争”,在谈判桌上设“前线政委”。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B.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动荡
              C.“左”倾错误方针并未得到纠正
              D.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僵化
            • 9.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下列关于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吸收外资发展外贸
              B.对福建海南最早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C.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D.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 10.

              2008年9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论坛在北京举行,讨论今后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前景。历史上中日两国很早就有密切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特产檀弓、果下马输入中国
              B.汉武帝时朝鲜半岛国家通过日本“使译通于汉”
              C.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两汉时期,日本“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汉相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