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3)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2分)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 2.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数量
              D.土地的规模
            •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4.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  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2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4分)

               

            • 5.

              (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

               

            • 6.

              阅读下图《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急过快
              B.①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②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②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差距拉大
            • 7.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图一 人民公社好                        图二 联产承包好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8.

              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图8中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10.

              (26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6分)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