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依据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相关内容编制。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下列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②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   

              ③一人户的一直呈上升趋势     ④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是其变化的原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2.

              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史实你认为邓小平最认同的是该政策的

              A.非公有制对公有制的助力作用
              B.以重工业为主导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
            • 3.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 5.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 6.

              2013年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史,下列评价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的是

              A.《资本论》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B.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胜
              C.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
            • 7.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8.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 9.

              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0.

              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B.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
              C.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