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 2. 政治的民主化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文明每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专制集权到民主共和制,使近代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

              ——马奇《民主共和——曲折的进步之路》


              材料二 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国在30年改革开放以后,将向何处去?……我们看到一个大国崛起的因素包括:专制强权、战争掠夺、奴役殖民、经济贸易、科技发明和法治民主制度等,这些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崛起。各国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崛起方式。但是,经济崛起后的大国并不是都能站住脚。……只有民主制度才能支撑一个社会经济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下去,只有民主才能使强盛的国家不再趴下,这一点是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包含哪些重要的理论主张?谈谈对“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君主立宪制在当时英国确立的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如何回答“中国在30年改革开放以后,将向何处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3)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

              图三 天津滨海新区外滩

              (5)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时期我国在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及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6.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 7. 下表是1978年和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它主要说明了我国

              [     ]

              A.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D.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8. 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如下。

              1978年的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

              1982年《中央1号文件》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3年重庆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7年《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报告

              根据上述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
              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 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
              ③从农村到城市 ④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大量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猛烈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
              ——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1)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出圈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自国民党一大提出“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起,《保障佃农改良租佃暂行办法》(1929年)《土地法》(1930年)《土地法施行法》(1936年)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同期近20年,政权更迭、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未休止。占据国家统治阶层的军阀、将领、政客、商人、地主和高利贷者,与土地利益纠结在一起,致使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富农经济萎缩,新式农垦企业没落不可逆转。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村经济处于徘徊、萧条之中。
              ——《民国农业近代化的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

              (2)材料二反映出了什么历史现象?概括造成20世纪前半期农业未能得到顺利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     ]

              A、都使农民个人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B、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C、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D、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