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
              A.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 2. 1978-1988 年,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 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由此可知(  )
              A.全国农村劳动力均主要涌入乡镇
              B.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城市
              C.农村发展缓慢劳动力被迫外迁
              D.有利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 3.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农民进城务工
            • 4. “这个东西禁是禁不了,要从地球上抹掉也不可能,因为农村有好几亿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在农业改革进程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个东西”是(  )
              A.国有全民企业
              B.民营企业
              C.乡镇企业
              D.包产到户
            • 5. 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道路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
              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6. 面对1978年的特大旱灾,安徽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这一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 7.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8.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指(  )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 9.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这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
              C.农业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D.农民会因此失去土地承包权
            • 10.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