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判断对错)
            • 2. 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3.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 1980年,上海某企业因为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这个例子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
              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
              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 5. 如图是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
              B.改革的原则是所有权经营权合并
              C.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6.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 7.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8. 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一包则灵”的现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  )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