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 3.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 4.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指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 5.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数量
              D.土地的规模
            •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7.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 8.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 9.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6分)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果。(6分)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4分)

               

            • 10.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