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 2. 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②汉初郡国并行制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 3. 图8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     ]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C.“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 4. 中国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句顺口溜:“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下列宣传画与这一顺口溜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 5.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由于赫鲁晓夫个人的坚持,1954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决议”……据统计,仅垦荒头几年,就有100多万志愿者参加了垦荒工作。从1954年到1958年,苏联国家对垦荒的投资共达307亿卢布,约占这几年全部农业投资的20%左右。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1300万公顷,后来提高到2800至3000万公顷……开荒地区从50年代末开始,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李华《20世纪50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材料四  在工业领域,大办“五小”工业,建成了简陋的炼铁、炼钢炉60多万个……在农业领域,推行片面的“以粮为纲”政策,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和“向自然界开战”口号的激励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种粮的现象。
              --凤凰网《向自然界开战》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英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系统综合防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垦荒运动和“大跃进”在发动者的主观动机、发动方式及消极后果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总结其历史教训。
            • 6. 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     ]

              A、超英赶美    
              B、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造反有理
            • 7. 读下图,引起1960年后粮食产量回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④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 8. 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     ]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 9. 下图为天安门前由钢铁工人组成的国庆游行队伍,他们高举“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标语。该标语提出的背景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工业国的总任务
              C、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
            • 10. 1958年毛泽东说我们....是先生叫出来的学生事务中明些,后来者居上!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不苏联提前来到。为了实现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
              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大炼钢铁运动④“文化大革命”运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