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今中外的城市化进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登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兴起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对各个城市的组合仍然没有规定程序……除了继承中世纪时期得到的权利以外,城市没有作为一个法律上的实体而存在。它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那些新兴城市的居民聚集区都变成黄褐色的地方,因为在早期不断受到大量煤烟的熏染。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也同样到处是沉淀物……工人的住房仓促地建造起来,拥挤在一起……总是缺乏日用品供应。许多人全家都住在一间单房里。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显示英国城市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些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
            • 2.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 3. 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 4. 下表是1954-1983年中国历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间表,请你判断导致第三届到第四届间隔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
              1954.51959.41964.121975.11978.31983.6
              A.国家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B.政府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C.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包围
              D.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大动乱
            • 5.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
              ③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④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红卫兵”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关于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怎样驳斥“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一封情书的开头写道:“××(姑娘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情书最有可能写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D.21世纪初
            • 8.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农民分到了土地②农业集体化
              ③抓紧革命大批判④高举三面红旗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9.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么一段话。王家后戈庄第三生产队原书记王衍怒说:“那时候农村没别的,就是一罐尿还两行道,你把这罐尿撒在集体地里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把这罐尿撒在个人自留地里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的话
              [     ]

              A.形象地道出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反映当时有人走资本主义道路
              C.最能反映过渡时期的历史
              D.是对当时农民生活的丑化
            • 10.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