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列举两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
              (2)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2.
              【题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人们详细记录了酒泉、龟兹等地石油的 利用情况,用石油照明、治病、润滑甚至打仗时用于火攻。蜀汉时临邛的天然气井、六十余丈"。魏晋时中原地区也发现了天然气。
              材料二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发动进攻,英法控制的国联迫于世界舆论,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宣布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材料三由于石油和煤等主要资源属于非可再生性能源,在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在北极,由于北极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其他资源,北冰洋沿岸国家对北极主权的争夺由来已久。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探险队的"插旗"行动再次激化了相关国家在北极问题上的矛盾。不到一个星期,美国、加拿大和丹麦纷纷"出招",为本国在北极的利益寻找新的依据。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石油开发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哪些?这些成就取得的因素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英法没有把石油列为禁运物资体现了什么外交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3)现今世界各国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为争夺能源,矛盾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请你列举一例。你 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国际形势?
            • 3. 【题文】《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课题组指出:“事实上,以人均GDP、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对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
              A.1892年美国就拥有了中国2002年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B.2002年中国的生产总值才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C.2002年中国的农业劳动人口数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农业劳动人口数
              D.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的综合水平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 4. 【题文】中共十四大相对于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提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5.
              【题文】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
              ——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
              计划和市场,其实在邓小平那里早已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在哪一重大会议后?(2分)
              (2)你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 7.
              【题文】《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和调整的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并结合有关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1)概要指出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美、中三个国家“改革调整”的内容。
              (2)俄、美、中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指出三国“改革调整”的积极作用。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
            • 8.
              【题文】
              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于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材料一 有人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O、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一一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的机遇期指什么?(2分)中国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分)
              (2)新中国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5分)  
            • 9. 【题文】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 10. 【题文】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透彻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
              ①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
              ②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
              ③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