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 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     ]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4. 《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     ]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 5. 某位同学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下边附图,这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     ]


              A.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1953——1956年过渡时期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后,我国经济改革的新举措是
              [     ]

              A.实行政企分开的经济管理体制
              B.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克服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9.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10.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