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 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

              材料三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申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回答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初期的三个外交成就(3分)
              (2)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指出图中建交最高峰时期的关键性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 (3分)
              (4)阅读材料三,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4分)
            • 2.
              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30年前,深圳的人均GDP是606元;而30年后,深圳的人均GDP是9.3万元,跃居全国第一,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决策是正确的。与苏联改革相比,其正确性是
              A.符合国情,体制创新B.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C.照搬外国,全盘西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
            • 3.
              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 4.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 5.
              《2007—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经提高到8%以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包括 (   )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牺牲了农民的部分利益 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 6.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北京奥运”、“炒股”、——和“雄起”。其中空格中的两条是对其余8条的准确概括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们应该是         
              A.西部大开发、解放思想B.人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 7.
              国际舆论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建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指: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D.将上海浦东作为对外开放区
            • 8.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的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期中“弓箭”是指()
              ①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港澳台如箭③西部大开发如弓④万里长城如箭⑤长江中下游如箭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①⑤
            • 9.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这一重大决策
              ①表明我国五大经济特区布局完成       
              ②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后
              ③使海南成为继上海浦东后的又一对外开放区   
              ④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 1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清朝乾隆以来迅速飙升的人口增长使中国人口在进入近代之前达到了4.3亿的最高记录;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这种人口优势不仅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反而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人们被迫背井离乡,迁移成为一条谋生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以荚、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黑奴贸易废除后,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十分昂贵,贩卖华工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就这样,大量中国人口就被列强和商人以招募劳工的形式贩卖到欧、美、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的几乎所有不平等条约中都包括了赋予外国在华招募工人的权利这一项内容,从而把西方列强在华招募、掠夺劳工的行为合法化。1893年,清朝政府正式废除了延续了200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并设立领事专职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突飞猛进的近代航海技术最终将中国人带到了陌生而遥远的异国他乡。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再次掀起新的较大规模移民潮。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内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纠正了对“海外关系”的许多错误认识,广大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对外开放、对外联系的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之中蕴藏着经济和智慧的潜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自我封闭难以发展,中国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的知识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70年代后期,中国与长期敌对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放宽了移民政策,尤其是向发达国家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为新移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移民突破了他们祖先的行业取向,涉足于居住国的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人崭露头角,成为本行业的精英。长期以来,华人移民大多数已融于当地社会,成为居住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参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事务,其地位大有提高。……大陆新移民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大陆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一种标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海外移民高潮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中国移民高潮的新变化,(6分)说明现代中国移民高潮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