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

               

            • 2.

              (30分)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名人名言选

              《周易》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卢梭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上表达的共同生活理念。(2分)指出各自的认识角度。(3分)

              材料二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二概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材料三  咸丰三年(1853年)之上海及商埠图

              (3)据材料三归纳与近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直接信息。(4分)并从不同史观的角度(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任选两个)推导其间接信息。(6分)

              材料四   浦东人“爱比较”有一个颇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多元的,常以与世界一流大城市相比这种方式来考量自身、衡量差距、思量目标。譬如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会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纽约这一全球公认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航运方面,会以伦敦高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楷模;虽说第三产业已占浦东GDP的57%,但像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沈栖《“爱比较”的浦东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评上海浦东人的“爱比较”。(6分)

               

            • 3.
              据图判断中共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4.
              依据右表中提供的所有史实材料来确定一个历史研究主题,以下最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1)1867年机器制造局成立
              (2)1878年贻来牟机器磨坊建立
              (3)1920年北京至天津空中航线开通
              (4)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天津工业化一瞥
              B.近代天津的发展
              C.天津,北方经济中心
              D.天津,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 5.
              多年来东莞曾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取得这一成就的深层历史原因是                   
              A.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B.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
              C.东莞市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保驾护航
            • 6.
              下列示意图中,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 7.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 8.

              (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                                                 ——《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 9.  由下图“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可知   

              [     ]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10.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部分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发展
              B.中国主动开放,融人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伟大成就
              D.中国对外开放是逐渐加大步伐,稳步前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