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亿-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材料三 目前在中国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1994年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因素质太低而被遣返的占2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材料四 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民工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民工荒”的困扰。3月10日上午9点30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媒体有这样一个报道,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在我们的报道中,很多农民工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到城里找不到工作,您认为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
              ——人民网

              材料五 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 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这一规定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摘自《农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问题。
                                                                                                                                                                               
            •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中国制造的首台机车——“中国火箭号”1882年,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工人,根据英国工程师的几份设计图纸,利用矿场废旧材料制成。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四  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       
              2005年9月,福厦铁路开工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它连接了福州和厦门,全线设14个站,全长273公里,总投资超过144亿元,于2010年建成通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及历史背景,分析建设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000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发展工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l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 7. 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  
              庆祝公私合营

              [     ]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 8.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 9. 下图中的图例没有完成,如果需要完成,则空白框的图例说明应是

            1950——1956年我国工业经济成分变化示意图

            [     ]

            A.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
            C.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10. 对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准确理解是

            [     ]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