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我国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又有什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兴建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在中国,“红旗”二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新中国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都与“红旗”有关。请根据材料,指出“红旗”轿车见证了新中国哪些历史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以一汽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亿——6000乙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材料三 目前在中国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1994年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因素质太低而被遣返的占2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材料四 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民工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民工荒”的困扰。3月10日上午9点30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媒体有这样一个报道,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在我们的报道中,很多农民工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到城里找不到工作,您认为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
              ——人民网

              材料五 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摘自《农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

              A.洋务运动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9.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 10.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①“革命委员会”的广泛建立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