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83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称:“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材料中空格处应为(  )
              A.电报
              B.电话
              C.轮船
              D.飞机
            • 2. “……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这项近代发明指的是(  )
              A.电话
              B.电报
              C.电影
              D.互联网
            • 3. 下列通信手段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互联网   ②无线电报     ③有线电报     ④电话。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 4. 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 5. 20世纪初某,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出现在上海的一种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新鲜事物应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互联网
              D.有轨电车
            • 6. 下列有关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
              A.20世纪50年代,自行车传入中国并逐渐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B.1906年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工程在上海建成
              C.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D.台湾总督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 7.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报刊杂志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 8.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影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电视传入
            • 9.

              下表中不能体现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是(     )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10

              372

              617

              760

              105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02

              8

              16

              34

              60

              2

              5

              9

              20

              2

              8

              19

              24

              A.铁路交通发展迅速
              B.各地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
              C.亚、非、澳等地发展滞后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0.

              (37分)阅读下列中外交通史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板块一  古代城市交通管理

              (1)据上表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后期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4分)

              板块二  近代城市交通与公共秩序

              《上海洋场竹枝词》:“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

              (2)以上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哪一类城市?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10分)

              板块三  近现代铁路建设与发展嬗变

              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3)据以上统计表,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据图与《南昌铁路局史志》材料,概述福建铁路建设的发展变化。(14分)

              板块四  综合探究交通发展的轨迹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总结我国交通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史,并说明交通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