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航运业在坎坷中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不重视
              B.列强的联手压价和排挤
              C.中国科技落后
              D.发展航运业利润不高
            • 2.

              下列关于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1872年,外商乘火车从吴淞到上海做生意
              B.1865年,留美学生向家人发来电报报平安
              C.1900年,上海商人打电话报消息
              D.1915年,北京居民乘坐飞机到达武汉
            • 3.

              风雨苍黄,百年沪宁!沪宁铁路沉淀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铁路的百年光阴,1908年4月3日的《申报》曾报道:“沪宁铁路开车典礼”;“沪宁铁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日(即阳历4月1日)开车。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盛。”这一材料说明了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强了南京和上海的联系
              B.沪宁铁路标志着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C.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民生事业也走向近代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 4.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 5.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该表反映了上海      (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网]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6.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8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如图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4分)

              (2)在材料一中,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 7.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德国人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8.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沿海早于内地                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所作出的反应加快     ④中国早在1901年就出现汽车制造业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9.

              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

              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④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0.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