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1年以前,全国共出版中文报刊1753种,其中460种是在上海出版的。这些报刊有日报,有周刊,旬刊,月刊,季刊;以内容论,有综合性的,有专门性的,如宗教报刊,科技刊物,妇女刊物,儿童刊物;以文体论,有文言文的,有白话文的,还有图文结合的画报。这一时期,在中国境内共出版过136种外文报刊,其中54种由上海出版,英、日、法、德、葡、俄等多种外文报刊均有。有些报刊是纯地方性的,更多的是全国性的。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报刊业发展的影响。
            • 3. 王明全家周末去看经典老电影,他在电影院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声电影是(  )
              A.
              《定军山》
              B.
              《难夫难妻》
              C.
              《歌女红牡丹》
              D.
              《白毛女》
            • 4. 1905年,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这一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6. 1909年初,《大公报》某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 7.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8. 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纪事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香港版出刊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媒体古已有之,但进入近代以后才全面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人孙樵撰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如下记述:“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未知何等书,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与《开元录》记载一致)。”(注:“开元杂报”这一称谓是后人所加,并非当时报纸的名字)宋代也出现了报纸,称“朝报”。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1)从材料一看,我国古代的报纸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当时的报纸功能仅限于此?
              材料二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2)材料二中,《国民日日报》的办报主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时代风潮?
              材料三  2011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成功卖出了滞销的土豆。
              (3)材料三描述的新媒体的作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 10. 1833 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腊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能表明(  )
              A.西方学说由此开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
              B.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可在中国自由传教
              C.郭士腊创办该报刊是为西方侵华服务
              D.传教士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