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ks5u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分别是什么文学体裁? (4分) 这几种体裁是什么关系?(2分)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2分)其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 2.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高考资源网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乃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高考资源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或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取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京剧行当》
              材料二:京剧的传统剧目有《野猪林》《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沙桥饯别》《五百年后孙悟空盘丝洞》《十八罗汉收大鹏》《无底洞》《金钱豹定军山》《阳平关》《水淹七军》《走麦城》《受禅台》《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别宫祭江》等。
              材料三:“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均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以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四: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京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二,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2分)
              (2)阅读材料三,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4分)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4分)
            • 4.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材料四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2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转型起了什么作用?(6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4分)
            • 5.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10分)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

              突火枪

              罗盘针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3分)
              (3)结合所学,分析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3分)
            • 6.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经济原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2分)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9分)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8分)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3分)
            • 8. 通过发明创造,人类不断地实现跨越,跨越了海洋,跨越了天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一一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冯如誓言:“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经过在美国10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冯如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191 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一一《中国航空报》2012年8月28日《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
              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一一百度·百科·航天飞机
              材料四: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1)材料一中指南针发明于什么时候?简要说明它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关联。
              (2)材料二中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给世界局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9. 棋盘上的历史
              右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问题:(15分)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1分)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4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2分)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8分)
            • 10.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
              (4)从鲁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如此评判火药和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用途是想说明什么?(2分)
              (5)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