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 2.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看法,结合知识,就其中一种看法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前两个时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 4.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 5. 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受中医典籍的启发,在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 的无色结晶体,即青蒿素。经多次临床实验,青蒿素对于抗击疟疾具有良好效果。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及其团队对我国传统中医的重大突破是(  )
              A.团队攻关,持续研究
              B.坚持不懈,不断深入
              C.中医为本,走向世界
              D.立足科学,反复实验
            • 6. (2015秋•福建校级期末)如图是电影《邓稼先》的宣传海报。海报的顶部有一副对联:“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下列对这部电影的主要功能理解正确的是(  )
              A.艺术鉴赏
              B.爱国主义教育
              C.广告宣传
              D.科普推广
            • 7.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 8.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数学天文、历
              法、气象
              医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银河一 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神七飞船发射成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4)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9.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 10. 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