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革结束后,国家为发展教育重新整顿了教学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下列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

              ③重新恢复高考制度       ④“希望工程”推出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 2.

              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其中前三科为政治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科目

              周课时

              学期总时数

              马克思列宁主义

              6

              132

              新民主主义论

              1

              22

              中国革命史

              2

              22

              经济地理

              2

              44

              俄语

              12

              264

              高等数学基础

              2

              44

              体育

              2

              44

              合计

              27

              594

               

               

               

               

               

               

               

               

               

               

               

               

               

               

               

              ①政治课比重最大,说明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

              ②俄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44.4%

              ③课程设置与建国后中苏关系密切相关

              ④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

              以下是上海电信局制订的改进知识分子工作计划的摘录。促成该计划制订的是(    )

              A.“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3分)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3分)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3分)

              材料四 观察下列图片

              (2)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2分)还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

               

            • 5.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生: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 6.

              “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为此,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下列哪些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措施

              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高考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 7.

              (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8分)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 8.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 9.

              (26分)汉语“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官守学习,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周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到“周室东迁,庠序(地方学校)废坠,春秋二百四十年,诸侯学校之制见于经传者,亦只鲁僖公之立沣宫(古代的国家高等学校),郑子产不毁乡校二事,外此诸国,几未闻其有一二学校。”“天之失宫,学在四夷。”(《吕氏春秋·离谓》)记载邓析著有《竹刑》,他“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褚袴(短裤)。民之献衣褚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论衡·讲瑞》说:“少正卯在鲁(聚徒讲学),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

              ——据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整理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变化,(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张之洞的《劝学篇》、梁启超的《新民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相继发表的晚清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教育的名著。以下(表1、表2)分别是两本书的部分目录及简介列表:

              (表1)

               

              劝学篇·序

              外篇

              游学第二

              农工商学第九

              同心第一(明保国保种保教)

              设学第三

              兵学第十

              教忠第二(陈述本朝德泽深厚)

              明纲第三

              学制第四

              矿学第十一

              知类第四(闵神明之胄裔)

              广译第五

              铁路第十二

              宗经第五

              阅报第六

              会通第十三

              正权第六(辩上下定民志斥民权)

              变法第七

               

              守约第八

              变科举第八

               

              (表2)

              第一节

              叙论

              第十一节

              论进步

              第二节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第十二节

              论自尊

              第三节

              释新民之义

              第十三节

              论合群

              第四节

              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其法之所宜

              第十四节

              论生利分利

              第五节

              论公德

              第十五节

              论毅力

              第六节

              论国家思想

              第十六节

              论义务思想

              第七节

              论进取冒险

              第十七节

              论尚武

              第八节

              论权利思想

              第十八节

              论私德

              第九节

              论自由

              第十九节

              论民气

              第十节

              论自治

              第二十节

              论政治能力

              (2)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指出两本著作所反映的基本指导思想,(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梁启超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点。(4分)

              材料三: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我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目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1989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教育工作会议的意义。(4分)比较材料二,说明材料三中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4分)

               

            • 10.

              (28分)从清华学堂至清华学校,再到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材料二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

              材料三  1937年,(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复校,有5个学院26个系。

              材料四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上材料均引自《清华大学校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和初期发展的时代背景。(8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初期的办学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华大学南迁及迁回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主要原因。(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