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材料四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2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转型起了什么作用?(6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4分)
            • 2.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经济原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2分)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9分)
            • 3. 通过发明创造,人类不断地实现跨越,跨越了海洋,跨越了天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一一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冯如誓言:“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经过在美国10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冯如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191 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一一《中国航空报》2012年8月28日《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
              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一一百度·百科·航天飞机
              材料四: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1)材料一中指南针发明于什么时候?简要说明它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关联。
              (2)材料二中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给世界局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4. 棋盘上的历史
              右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问题:(15分)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1分)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4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2分)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8分)
            • 5.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
              (4)从鲁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如此评判火药和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用途是想说明什么?(2分)
              (5)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