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规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4分)
              (3)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 2.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    )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 3.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

              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

               下列关于孙中山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精华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③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④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5.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 6.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徐迅《民族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3分)

               

               

               

              (2)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抗日战争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哪些内容?(4分)

               

              (4)“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1分)

               

               

               

               

               

               

               

            • 8.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    )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 9.
              【题文】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
              (1)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辑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剑为②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腰腰乎三代之馈意③,其治国常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和重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无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结合1787年美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共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3)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题目说明调查理由。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1950—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
              调查理由:了解当时农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农民获得土地的感受。
              调查题目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调查题目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调查题目:(写出序号)            
              调查理由:
              (4)问题讨论
              日本、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事实加以概括。
              角度l:经济因素
              角度2:政治因素
            • 10. 【题文】有人说:“如果民国初年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对于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农民得到土地自然会富起来
              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土地平均了就能避免贫富悬殊
              C.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资产阶级土地纲领行不通
              D.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