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 2.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第一、二、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 3.
              【题文】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规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4分)
              (3)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 4.

              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A.一个国家,两个制度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5.

              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   ④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6.
              【题文】不同文明的发展、交融,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演进史。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文明不断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文明相互交往、吸收和融合,从而凝聚成中华文明。
              (1)列举唐朝时期,西藏地区接受中原文明成果的史实,并分析唐、吐蕃文明交融成功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走向世界的。

              (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文明强势而来,国人逐渐意识到自己落后,并开始了对西方文明由被动到主动吸收的过程。在政治制度方面,更是经历曲折。
              材料一 19世纪就九十年代,郑观应认为“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自有议院,则昏爆之君务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之民无所积其怨”“苟欲安内攘外,……其必自设议院矣。”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3)指出上述材料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相同认识形成的原因。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4)在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主要实践
              自我完善
              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西方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特续增长
               
            • 7. 【题文】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理论创新的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 【题文】下图反映的是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与中共十四大的代表亲切见面的情景,这次会议的突出贡献是(   )  
              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B.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D.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题文】中共十二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是(   )
              A.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
              B.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10. 【题文】下列言行与人物搭配,不相符合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
              B.“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江泽民
              C.“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D.“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 ——邓小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