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要贡献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从三位伟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6分)

               

            • 2.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4分)

              请回答:

              (1)文艺复兴的理论来源是古希腊人文主义,那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2分)

              (2)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6分)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6分)

               

            • 3.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8 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 分)

              (3)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 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

               

            • 4.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 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1895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失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8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9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

              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 7.
              【题文】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规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4分)
              (3)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 8.
              【题文】不同文明的发展、交融,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演进史。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文明不断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文明相互交往、吸收和融合,从而凝聚成中华文明。
              (1)列举唐朝时期,西藏地区接受中原文明成果的史实,并分析唐、吐蕃文明交融成功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走向世界的。

              (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文明强势而来,国人逐渐意识到自己落后,并开始了对西方文明由被动到主动吸收的过程。在政治制度方面,更是经历曲折。
              材料一 19世纪就九十年代,郑观应认为“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自有议院,则昏爆之君务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之民无所积其怨”“苟欲安内攘外,……其必自设议院矣。”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3)指出上述材料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相同认识形成的原因。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4)在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主要实践
              自我完善
              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西方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特续增长
               
            • 9.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任务: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简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中国带来了怎么的历史巨变?
              (2)孙中山与毛泽东领导民主革命所走的道路有何异同?
              (3)分别说明毛泽东在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将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革命道路的中道历史贡献。
            • 10.
              【题文】
              中共80 年历程,80 年辉煌,历史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请回答:
              (1)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什么?
              (3)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含义是什么?
              (4)指出中共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