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角度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4分)

               

            • 2.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以上改革措施的认识。(4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

               

            • 3.
              图2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
              A.盐铁部B.度支部C.户部D.军器监
            • 4.
              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D.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 5.

              下列中外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 6.

              下列改革中,涉及到教育改革的有

              ①梭伦改革

              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王安石变法

              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建设常成为富国强兵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⑴  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对当时社会制度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材料三   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2)材料一反映北宋初年面临着什么问题?后来王安石在变法中又采取哪些对策?(3分)

               

              (3)材料三中“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和“训练阵法”分别是指什么?分析其对埃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5分)

               

               

            •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联系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3)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均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苏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