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毛泽东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了商鞅变法的条件?(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6分)
            • 3.
              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
              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
            • 4.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说,“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
              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
            • 5.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 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小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6分)
              小题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变法中的三点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8分)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6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分)作者对此态度如何?(1分)你如何评价?(2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受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受田在当时的作用。(6分)
              (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分)
              (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
            • 9.
              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B.商鞅C.李悝D.吴起
            • 10.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