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

              A.马丁·路德
              B.加尔文
              C.拉斐尔
              D.康德
            • 2.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      )

              A.马丁·路德
              B.加尔文
              C.拉斐尔
              D.康德
            • 3.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 4.

              (1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分)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 5.

              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①神职人员         ②苦修行善         ③阅读《圣经》      ④购买“赎罪券”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

              下图是德国为纪念马丁·路德而发行的《报喜天使》邮票,其寓意为褒扬马丁·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

              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 7.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8.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A.“人皆上帝”
              B.“人皆僧侣”
              C.“因行称义”
              D.“理性至上”
            • 9.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 10.

              16世纪的特兰托会议宣称:“基督教的真理和道德规范,除依据《圣经》外,还依据不成文的传统,而传统任凭教会选择决定,《圣经》的诠释亦必须遵照教会意见。”此次会议主要目的是

              A.反对宗教改革
              B.强调信仰的纯洁性
              C.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D.阐释信仰和道德的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