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30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8分)

               

            • 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意思:勇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2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6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1分)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1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3)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3分).

              (4)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主张,并归纳三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10分)

               

            • 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

              在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统治了西方世界长达近千年,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压制,为此,一些杰出人士不顾教会的迫害,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4)在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思想解放潮流?(2分)

               

            • 5.

              (1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分)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 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 7.

              (26分)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一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4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一被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一一一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函。(4分)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挡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8分)

               

            • 8.

              阅读材料: (16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图)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4)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3分)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6分)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 10.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材料二: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新订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

              材料四:1762年《社会契约论》发表: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颁布: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颁布:1792年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巴黎一度血流成河;150年后,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240多年后,我们仍要回望这根人类文明征途中的标杆。

              (1)指出材料一的作者,谈谈你对他这一主张意义的认识。(4分)结合社会背景说说与同时代的孔子相比,两者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的宗教改革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方面与文艺复兴相比,有哪些发展与进步。(9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政治主张,结合材料四,评价其政治主张的实践效果。(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