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中期,日本西南诸藩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武装倒幕。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起用地方武装,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先后组建湘军和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68年,日本决意效法欧美,“脱亚入欧”,实行明治维新,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地税改革,使政府获得稳定收入。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面对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要求在保留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清政府放手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督办军事和民用企业。清政府也曾派幼童留学美国,但1881年全数召回。原因是“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
              --摘编自上海高级中学历史课本(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国民身份和文明开化三个方面比较中日改革的不同之处。
              (2)指出上述不同对两国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
              材料二  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 3. “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与此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亚
              B.历山大二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 4.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改革措施
              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 5. “顺风”与“逆天”
                 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舍此别无他途也。
                 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非我也。……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问题:
              (1)材料中“彼二国逆天而行”中的“二国”具体指哪两个国家?作者为何称其为“逆天而行”?
              (2)概括材料中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你如何看待福泽谕吉的观点?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 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 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現代教育的突 出贡献,而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現代教育之父”。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8. 人的解放是19世纪中期改革潮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斯拉夫派人物科谢列夫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神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1)依据材料分析,科谢列夫为什么主张判处农奴制度的“死刑”?
              材料二  明治政府重新划定“四民”:在皇族外,将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华族”,大名以下武士称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强调“四民平等“.同时,政府用公债的形式买断了华族和士族的封建棒禄制,使日本产生了一批新资本家和乡绅。规定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相关措施对日本近代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9. 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
            •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宋朝:高度集权的王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盛世。
              (1)运用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重大历史变革。
              领  域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内容

              政治方面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经济方面
              推行“殖产兴业”,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一批“样板”企业,政府大力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办军事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等问题。

              教育方面
              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在全国设立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军事方面
              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编制,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创办北洋、南洋、福建三支 海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1887年,一位法国鞋匠曾说出这样的话:“我父亲曾一无所有,我现在有了些钱财,我的孩子如果像我一样努力,他们的财产将两倍三倍于我,我的孙子将成为绅士,人在世界上就是这样升迁的。”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的法国,新的经济链条把人与人连接起来,原来上下层之间那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解除,人人都成为自由的人。这种情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具有独立意志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人民面前,万能的行政权力和专制的庇护性的政治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许平《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有如下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提出的主张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实现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