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32分)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发展也受到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视教育是中国文化的一贯传统,对儒家来说尤其如此。这不仅在于它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而是在于确立了传统教育的框架:在培养目标、教育学习内容、教育办学形式诸方面,两千多年的教育未能超出其范围。

              ——陈卫平、郁振华《孔子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材料三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

              ——《外国高等教育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确立的教育框架的内涵。(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政府发展教育的措施及其影响。(10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并概括苏格兰大学的创新和影响。(16分)

               

            • 2.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撼……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梁启超的这段话说的是哪—项变法内容?你对“举国鼓舞欢蹈”是怎样理解的?
            • 4.
              【题文】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为改造旧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他们对法制建设近代化的发展都有积极尝试。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关于政治方面的规定有哪些? 这与维新派最初的政治主张有什么区别?(5分)
              (2)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对于政治体制有怎样的规定?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3)资产阶维新派与民主革命派对近代法制建设的贡献说明了什么?(2分)
            • 5.
              【题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
              (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
              (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
              (3)上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 6.
              【题文】《近代史研究》载文:“回顾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次历史活动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 7.
              【题文】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鲜明的主线之一。所谓现代化,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哪些探索?其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如何?
              (2)结合史实分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
            • 8.
              【题文】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是      的代表作;图二是维新派于     年在      成立的政治团体;梁启超担任图三所示《时务报》主笔期间曾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制度和        制度。
              (2)结合三幅图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3)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有何影响?
            • 9.
              【题文】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有人说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