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
              ①使俄国的专制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消除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③使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开始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
              ④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 2.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四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你怎样看待材料中“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4分)战争使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二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请结合维新的相关措施简要说明。(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8分)
              (4)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请在表3中标有英文字母A、B、C的空白处填空。(每空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表1:19世纪俄日中的历史转折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A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明治天皇
              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B
              光绪帝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C
            • 3.
              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
              是(   )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 4.
              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
              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农民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 5.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 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4分)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2分)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俄国和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感受多元的文化和别样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3分)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看法。(9分)
            • 8.
              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C.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D.封建农奴制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 9.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因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6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 10.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4分)它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面对日本提出的苛刻要求,清廷难以接受。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竭力申说”,试图降低日方的过分要求,日方对此不予理睬。4月10日,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李鸿章本想在最后关头使谈判有所转机,没想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开始便以不容置辩的语气恫吓他:“但有允、不允而已。”最后,更以战争再起和进攻北京相威胁。一度拒绝签约的光绪帝最终无可奈何地在条约文本上盖了玺印,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变政全在定典章宪法,日本如此成效大著,中国今欲大改法度,可采而用之。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维新变法的影响。(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