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 4.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 5.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面临相同的机遇,但是其发展轨迹却有很大差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6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引自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三: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同治帝)光(光绪帝)中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150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虽发生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引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正在开展哪一场改革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160年前,中国……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消费品打败”又有什么含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却未能抓住,其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近现代中日两国的崛起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