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严复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
              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摘编自《严复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严复的人生经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严复的思想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吾民之智、德、力,经四千年之治化,虽至今日,其短日彰,不可为讳,顾使深而求之,其中富有可为强族大国之储能,虽摧斫而不可灭者。夫其众如此,其地势如此,其民材又如此,使一旦幡然,悟旧法陈义之不足殉,而知成见积习之实为吾害,尽去腐秽,惟强之求,真五洲无此国也,何贫弱奴隶之足忧哉!”
              --严复《社会通诠•按语》       材料二  地方自治之制,乃刻不容缓者矣。窃计中国即今变法,虽不必遽开议院,然一乡一邑之间,设为乡局,使及格之民,推举代表,以与国之守宰,相助为理,则地方自治之基础矣。使为之得其术,民气不必缘此而遂嚣,而于国家纲举目张之治,岂日小补?上无日民愚不足任此事也。今之为此,正以瘠愚。但使人人留意于种之强弱,国之存亡,将不久其智力自进,而有以维其国于泰山之安。且各知尊主隆民,为人人之义务,则加赋保邦之事,必皆乐于自将。
              一严复《法意•按语》(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严复的思想观点。
              (3)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述严复上述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 3. 材料一 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摘自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指西学)发掘淘炼而已。
              --摘自严复《致熊纯如》(1917)
              (1)指出材料一中严复对卢梭学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严复的文化观?
            • 4.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主张关于“道”的不同观点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发表《辟韩》篇,对唐代韩愈《原道》篇进行系统批利。韩愈原文说,君主是制定命令者,臣下是行使命令者,民众是供养君臣者,三者以君主为中心,相维相资,臻于大治。严复指出君主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君主圣明,而是源于民众需要,“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如此一来,民众成为主人,君主则变成了民举代表。中国奏汉以来的君主完全背离君主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
              --摘编自胡其柱《重塑“不变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韩愈进行批判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目的。
            • 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严复(1854-1921),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早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他就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后来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他发表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原强》,他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
            • 7. 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白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 8. 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
              A.民主共和说
              B.社会进化论
              C.君主立宪说
              D.经世致用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