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献是

              [     ]


              A、《狂人日记》
              B、《孔子改制考》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 3. 历史学家把下图中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基于他们要求


              [     ]


              A.民主和科学
              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
            • 4.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 5. 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

              [     ]


              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
              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 6. 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①②③④中的具体内容。

            • 7. 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这部作品是

              [     ]


              A.《变法通议》
              B.《劝学篇》
              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
            • 8.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

              [     ]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 9.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0. 康有为说:他所要做的,并不是采用西方新文化,倒是实现孔丘的教义;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倒是欣赏他们的价值。不过,他的欣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丘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 
              [     ]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