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  )
              A.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B.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D.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 2. 近代中国某法律文献中提出:“谨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此法律文献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袁世凯统治时期
            • 3. 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艰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
            • 4. 如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 5. 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政府也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在历史和地理两科规定对儿童进行乡土教育。这一现代乡土史志运动(  )
              A.受到了魏源《海国图志》中史、地知识的启发
              B.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
              C.是传统“家--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
              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
            • 6. 下表是“晚淸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社会改造的需要
              D.全盘西化的需要
            • 7.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最可能出现在(  )
              A.康乾盛世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
            • 8.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实施“预备立宪”。下列对“预备立宪”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与戊戌变法追求的政体形式相同
              B.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相同
              C.反映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
              D.是企图消除革命的政治骗局
            • 9. 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  )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0.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组建“责任内阁”,结果却导致了清廷的迅速败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内阁(  )
              A.遭到满族权贵反对,有名无实
              B.以满族皇族为主,导致众叛亲离
              C.是“早产儿”,未能获得国会认可
              D.拒绝任何社会变革,导致民众普遍反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