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 2. 下列史实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④“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一书,下面对该书中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不实报道   
              B.由于东方红一号上天,带回空间优质粮种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当时浮夸风盛行
            • 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 6.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
              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2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1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2分)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2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分)
            • 7.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 8. 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 9.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 10.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