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晚晴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晴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晴民国艰难的宪政道路
              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
            •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根据《临时约法》,在政府成立后六个月内应举行国会的选举。1912年8月,临时政府颁布了《选举法》与《国会组织条例》,包括采用两院制的规定。时至大选的12月份,同盟会吸收了四个小党派,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翎导的国民党。宋教仁曾在日本学过国会理论。此时。他得到黄兴的支持。并为党外的立宪人士所尊重。尽管他不反对选举袁世凯为初任总统。但是他强烈主张政党政治,并要求由内阁引导国家通向宪政。并且制衡总统的越权行为。
              国民党的反对者为一些小党派,如统一党、共和党。以及由梁启超领导的民主党。大选中,国民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占据了下议院总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议院274席中的123席。国民党得到的选票比其他三个党派得到的总和还多。此时三党联合成进步党,支持袁世凯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民主运动的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对待袁世凯出任总统的态度及原因。
            • 3.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 4.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了(  )
              A.金田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D.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愚意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笔者鄙见认为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即“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四千年社会两大转型”中,其中“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 6.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材料认为这一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7. 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 8. 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认为:“若从中华民国自身说,它是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产生的,那一日才是中华民国的真纪元。就中国而论,这日是国民做‘人’的第一日;……。”这里所说的“国民做‘人’的第一日”主要是指(  )
              A.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B.结束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C.摆脱了列强的奴役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如何“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912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
            • 10.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