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动。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日本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有的战胜国本身不打算执行这一条约,认为这种过于严厉的惩罚不仅不能完全实现,反而会加重战败国的复仇心理。……事实上,在严惩战败国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苛刻的和约只起到这样两个作用:一方面,德国根本不愿意或是根本不可能执行这一条约,而战胜国也不打算强迫德国执行,这就是说,条约并不足以摧毁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另一方面,它损伤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而激起强烈的复仇欲望。

              材料二

              协定进一步确定了占领管制德国的政治、经济基本原则。政治原则是肃清纳粹主义,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消灭纳粹党及其附属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废止一切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德国的行政管理地方化、分散化。对德管制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的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铲除或控制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重点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以满足国内需要。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等《世界通史·现代卷》

              (1)材料一中的“条约”指什么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产生的消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有何进步之处?

            • 3.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初,北方有两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即突厥和吐谷浑。其时隋政权有一定的威胁,时常侵犯隋境……隋文帝主要是对府兵制度进行了改革,要点是改革府兵的组织系统和兵役制度两个方面。当府兵者除保留军籍外,还同其家属编入州县户籍,与民户一样申请土地。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守卫,战时打仗。府兵家属不再跟随府兵调动而流寓无定,这样,“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张华腾、张先昌《中华上下五千年》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度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首相奥斯汀·张伯伦宣称:“大不列颠对这一问题恰恰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德国不是同时加入国际联盟,缔结公约就无从谈起。”

              ——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

              材料二 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十六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不论国际联盟能否认定德国为侵略,法国都可进行干涉……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实出无奈,非为引德东进。”

              ——阿贝农《和平大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对德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的主要影响。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国的通胀一度高达21%……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采控制通胀。这实际上是一种紧缩性的需求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措施:私有化,减税,放松管制以鼓励竞争……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但是到了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力。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

              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夕。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

              ——摘编自戴险峰《重读撒切尔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调整经济运作机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整顿经济的主要影响。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一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在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一开始,美国国务卿休斯就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美、英、日三国应当拥有的主力舰吨位该是美英各50万吨,日本30万吨,但为了照顾英国的面子,休斯表示在主力舰的数量上让英国领先,即英国可拥有22艘,美国保留18艘。对此建议,尽管英国海军将领提出反对,但英国政府还是接受了此建议。……

              日本对休斯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加腾提出了10∶10∶7的要求。美国坚决予以拒绝,日本要求承认日本原来在中国的权利;要求美国对其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卫维持现状,作为接受上述比例的交换条件。最终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五国可拥有主力舰的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美英两国分别不得超过52万5千吨;日本31万5千吨;法意两国分别为17万5千吨。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经济衰弱下的无奈裁军》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上对英国、日本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裁军协定的最终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签订《五国海军协定》的意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 6.

              材料:“一战”后,日本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开始随之急剧膨胀,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度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乏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

                 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 7. 边界、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界、领土的争端影响两国关系甚至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历史上法德关系恶化并诉诸武力的重要导因在二战后初期又有重复的可能。将引发德法历史冲突的症结问题改变为促进德法和解的引擎,法国政治家找到一个突破口,这就是:从煤钢问题入手,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将法德双方的利益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法德和解的良性开端……联邦德国与比利时在理性合作基础上,经过短暂谈判,于1956年9月签订《联邦德国与比利时王国关于边界变更和其他问题》条约,解决了两国的边界纠纷……1960年8月《联邦德国与荷兰王国关于埃姆斯河口合作规定》签订,缩短了两国边境线的长度,确定了双方对存在争议地区共同勘探与开采的原则。

                                                                                                                              ——据丁丹《二战后德国与邻国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述评》整理

              (1)结合所学,根据材料一中数字标识指出法国在领土与边界问题上极力压缩德国的措施,并说明日后德国是如何突破的?(4分)

              (2)材料二中“法德和解的良性开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二战后联邦德国解决与邻国的边界、领土争端的特点及对60年代的欧洲所带来的影响。(6分)

            • 8. (11分)

              以下资料选自关于一战的论文摘录,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有国家提出,为了保证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材料二  该组织在其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处理各种国际争端中曾发挥一定作用,其盟约确定的某些原则至今仍被人们认为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这个组织没有最后阻止新的大战爆发。

              材料三  丘吉尔把新的大战称为,本来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战争”。因为一战战胜国决策者的处置不当,才导致二战的发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倡导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的是哪国?最终该国为什么反而没有参加?

              (2)、材料二中“盟约确定的某些原则至今仍被人们认为具有进步意义”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战战胜国决策者的处置不当”指的是什么?和后来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 9.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他(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他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三  对华盛顿会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它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应肯定这次会议的积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指出法国处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这样做?(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选择一种观点简要说明。(7分)

            • 10. (15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11日,历时4年有余的一战结束,中国参加的协约国阵营是战争的胜利方。而早在和会召开前,“欧西报纸颇有中国参战不力,且闻有人拟乘机破坏,不使加入之说。”因此,中国的所谓“战胜国”地位不过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

              ——摘编自姜涛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十卷)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①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1942年元旦,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参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事和约。 ——摘自《国际条约集(1934-1944)》

              请回答: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6分)

              (3)材料三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哪个文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文件出台的主要背景。(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