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A.意味着两级格局最终形成
              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
              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 2.

              问答题:(14分)

              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试述这一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特点。

               

            • 3.

              “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在西欧(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施军事援助
            • 4.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

              A 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 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

              C 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造成了德国分裂

               

            • 5.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 · 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日本
            • 6.

              下图漫画所反映主题产生的影响之一是(  )

              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 7.

              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 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B.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揭开了“冷战”序幕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D.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
            • 8.

              “政治地图”是反映世界或国家政治事物和现象的地图,它是在经济发展、战争和居民迁移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政治版图,可以人为划定界线。下列不能体现政治地图发生变化的是

                A.1949年:北京——“毛主义”与红色中国

                B.1961年:柏林——在欧洲冷战的前沿

                C.1962年:古巴——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D.1991年:莫斯科——是机遇还是挑战

               

            • 9.

              肯尼迪曾言:“只有总统的指令才能开火,否则就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领导人都采取冷静的态度,尽量避免危机的升级,并且保持联络。美苏双方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有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材料一反映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变化的两个事例?(6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哪两个国家?“欧洲合作与发展”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不会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

              (3)材料三中布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一员”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4)材料四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