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包括(  )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太平洋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果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是(  )
              A.“和平演变”策略
              B.中立政策
              C.“冷战”政策
              D.经济扩张政策
            • 3.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的趋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该理论(  )
              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B.加快了社会丰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丰义经济封锁
              D.使经济领域具有了强烈的冷战色彩
            • 4.

              (14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并存,影响着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

              材料三  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

              ——央视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美元走上历史舞台

              材料四  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美国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

              (2)结合20世纪70年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欧元区的继续做大、亚元区的呼之欲出”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据材料四概括“世界走向多极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2分)

               

            • 5.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发动局部“热战”
              D.成立北约组织
            • 6.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西德提出了“哈尔斯坦”主义。根据这个主义,除苏联外,联邦德国拒不承认或终止承认那些承认东德政权的政府。这个不承认政策不是基于法律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如果认为推行这一政策的动机是法律上的形式主义,那将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歪曲。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  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牢固、更可靠。

                ——《维利·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1969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东方政策”和“哈尔斯坦”主义的主要差别。(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东方政策提出的背景。(6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始建于196dV年8月13日。后经过多次改建0 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倒0 1990年10月3日两德重新统一后,联邦政府几经周折终于在1993年眷取得市民们的谅解,决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墙,以纪念现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新柏林墙只有70米,但体现原貌,岗亭、“死亡地带”、铁丝网等一应俱全。
              (1)据材料概括苏联修建“柏林墙”的目的。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被推倒的原因。
            • 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2月美英苏《雅尔塔协定》(叉称《雅尔塔密约》)指出,“千岛群岛(包括日本所称的北方领土,如图)须交予苏联”,作为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之一。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迅速出兵中国东北。8月14日,美国把准备发给日本政府的《总命令第1号》先行通知盟国,自行划分了受降区域,其中规定北纬38度以北街朝鲜和库页岛,由苏联远东军最高统帅受降。因为苏联的受降区未包括千岛群岛,斯大林遂电函杜鲁门,要求明确“整个千岛群岛将由苏联占有”,杜鲁门同意了苏联这一要求,但又宣称“这些岛屿的处理必须在和约中决定”。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在千岛群岛登陆,并占领了属手北海道的色丹岛和齿舞岛,并宣布领有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并将其编入苏联版图。
              1951年9月8日,美国单方面签订了对日和约,苏联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因此苏日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在1955年的苏日复交谈判中,苏联方面曾考虑把齿舞和色丹两岛移交给日本,但日本坚持要求一并归还择捉岛和国后岛。1956年双方复交,战争状态虽然结束,但领土问题仍悬而未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四岛问题悬而未决的原因。
            • 10.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
              B.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推行现实主义外交
              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