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用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苏联以上态度表明(  )
              A.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B.苏联暂时放弃争霸世界的政策
              C.苏联将重点转移到进行民用工业建筑上
              D.苏联决定同美国合作
            • 2.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攻守态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 3. 1985年,美国决定投入巨资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讲是一种(  )
              A.霸权战略
              B.科技战略
              C.经济战略
              D.军事战略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45年以后美国经济、教育与科技改革
              两次经济改革高潮1945-1970的25年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丙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政策,1970年代后的第二次改革浪潮,有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卡特政府的反滞涨政策;里根政府的以减税、反滞涨的振兴经济政策;布什政府的稳定经济,缓减危机对策。
              教育与科技改革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极大震动,1958年,美国总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983年以告全国人民公开信的形式发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险中,现正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注重改革的时代原因。
              (2)概括指出与1945-1970年代的改革相比,美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
            • 5. 1983年11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中说:“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这说明(  )
              A.美苏冷战对峙由苏联挑起
              B.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
              C.美国将苏联视为冷战对手
              D.美国与中国联合对抗苏联
            • 6.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
              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 7. 赫鲁晓夫在黑海海滨度假时突然意识到,在黑海另一边的土耳其境内,部署着美国的导弹。他遂对手下说:“我要放个刺猬到美国人的裤子里。”此后赫鲁晓夫(  )
              A.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美国
              B.联合中国与美争霸
              C.开展了以农业为核心的改革
              D.在古巴部署了导弹
            • 8.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B.中国经济建设蒸蒸日上
              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D.中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马歇尔强调,如无大量额外的援助,欧洲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美国的责任“应该尽其所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这个演说发表后,很快被舆论界称之为“马歇尔计划”。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公开赞扬马歇尔演说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并呼吁美、英、法三国联合起来。法国总统奥利奥尔向新闻界透露,法国准备“毫不迟疑”地参加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第55页
              【材料二】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以及同联邦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行动”。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1964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三天后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他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戴高乐言论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歇尔推行“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何在?西欧国家对此计划持何态度,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试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呈何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 10. 当前对英国声称退出欧盟、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讨论成为热点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荚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设计对外援助计划的意图。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欧洲局势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