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的“冷战”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控制西欧
              C.限制中国
              D.遏制苏联
            • 2.

              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 3.

              下图是朝鲜战争中某一阶段的形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所示的区域是“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的退守区

              ②乙所示的灰色区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控制

              ③丙所示的军事行动使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④丁所示的纬线是当时战争双方的实际军事接触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4.

              右图是苏联漫画家创作的《用膏药援救死者》,它反映的是

              A.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北约的建立
            • 5.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 6.

              2014年央视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就是歌舞《英雄组歌》,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两个历史阶段,分别是反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时期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练兵舞》及《万泉河水》,和反映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英雄赞歌》。根据材料,下列对这两个阶段的评价正确的一组是:

              A.前者推动中共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和胜利;后者是由内战发展为国际局部战争时期
              B.前者导致中国新旧民主革命实现成功转变;后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安全
              C.前者是中共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后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安全
              D.前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后者保障了亚太地区长时期的和平
            • 7.

              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 8.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9.

              (12分)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简要说明图①、图②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者的联系。(10分)(要求: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10.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民主、自由、文明、野蛮、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精神……20世纪初流行的这些新词大都来自日本。素以“开明”著称的重臣张之洞,以反感并力禁使用“日本新词”闻名。一次他见到幕僚路某拟就之办学大纲中有“健康”一次,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某。性格倔强的路某,针锋相对地回曰:“ ‘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两人不欢而散。反对用“日本名词”者如张之洞,却也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困扰。

              材料四:现在有“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之谓的英语,也饱受到其他语言的严重“污染”。2006年《泰晤士报》曾发文评价“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人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原因。(1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中式英语?(6分)

               

            0/40

            进入组卷